找到相关内容1148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中道”入“重玄”

    执著“有”,又不执著“无”,不落有无的中道原则,即把“非有非无,而无而有,有无不定”(同上)称之为“玄”,这种观点,既有老庄贵无思想的痕迹,又具般若中道思维的色彩。老庄是重视否定思维的,老子讲“...疾愈而药消”的比喻,强调“重玄”的作用,这不仅是源于严遵的思想,而且也是般若空宗思想的袭用。吉藏为破除执有执无的“”之见,也说:“本对偏病,是故有中。偏病既除,中亦不立。非中非偏,为出处众生,强名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72255558.html
  • “义学沙门”吉藏大师

     2、中道观   中道观是佛教各宗派共同的主张,也是吉藏大师般若思想的主要内容。所谓中道者,即是双离之见,不著有无、、空假,离此名为中道,以此观万物自性本来寂灭,自性本自清净,名为中道观...,本来非真非俗,离此真俗之见,即是谛中道。   八不中道者,是对生灭、断常、一异、来去四法,而说不生不灭、不常不断、不一不异、不来不去四种中道。因为诸法实相本来是非生非灭、非非生非非灭,离四句...

    理净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75688708.html
  • 中观思想的实践(下)

    之苦为苦,亦非圣无意义之事也。离此之中道,方依于如来而证悟,此即开眼、开知,至于寂静、悟证、涅槃之道。比丘!于何名为依于如来所悟之中道?即此八支之圣道也。”(《中含.拘楼瘦无诤经》义同)佛在...;《阿含经》以正见为诸行的先导,《般若经》以般若(智慧)为万行的先导。所以觉苦觉乐的中道行,不是折中,而是从正见为本的实践中,不落于情本的苦乐。4因此,“佛法的中道行,即为了扭转迷情的生活为正觉的...

    释传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668205.html
  • 宗舜法师:佛教的和谐观小议

    的解脱。   《杂阿含经》说:“世人颠倒,依于,若有、若无。……迦旃延,如实正观世间集者,则不生世间无见;如实正观世间灭,则不生世间有见。迦旃延,如来离于,说于中道,所谓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。” (二六二经)这里,世尊揭示的正见,是说明众生不是偏依于“有”,就是偏依于“无”,而佛则离...

    宗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83539174.html
  • 宗舜法师:宗舜法师关于佛教的“和”“谐”观小议

    来看,佛教的根本目的,是通过佛法之正行,令众生实践解脱道,最终获得圆满解脱。《杂阿含经》说:“世人颠倒,依于,若有、若无。……迦旃延,如实正观世间集者,则不生世间无见;如实正观世间灭,则不生世间有见。迦旃延,如来离于,说于中道,所谓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。”(二六二经)这里,世尊揭示的正见,说明众生不是偏于“有”,...

    宗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1354369.html
  • 三论宗以“中道不二”为正观的原理

    不能完全理解中道“无言之道”,所以又起执著,是故难问,有断有常,名为有,如果无断无常,则名为无。今既然你说无断无常,是为无,怎么能又说是脱离有无偏见?其实三论宗既然已经明言,断常的见解都已寂灭远离,就不应再说还落于无,如果我们内心不存在有个断常之见,同时也就远离了有无之心,这样双离,即是中道,怎么能说又执著于“无”呢?  第三、从断常见俱断言中道正观。无论是大小、有无、断常皆是有之见,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467619.html
  • 《经言祖语》:《顿悟入道要门论》关于心的论述(7)

    “云何是中道?”答:“无中间,亦无,即中道也。”问:“云何是?”答:“为有彼心,有此心,即是。”问:“云何名彼心此心?”答:“外缚声色,名为彼心;内起妄念,名为此心。若于外不染色,即名无彼心;内不生妄念,即名无此心。此非也。心既无,中亦何有哉!得如是者,即名中道,真如来道。如来道者,即一切觉人解脱也。经云:虚空无中,诸佛身亦然。然一切色空者,即一切处无心也。一切处无心者,即...

    佚名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4873216.html
  • 念佛持名微妙

    之佛号清楚明白,即假观;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。不住有念,不住无念,就是不住,不住就是中观。念佛持名就是寂照,念佛修行而达无妄念,就是静定寂灭。一句洪名反复念去,句句念清清楚楚,听的又明明白白,...难入此境界。念佛到此程度较容易,念佛即是《金刚经》境界。念一句佛号圣号,不住法,不住非法,乃至非非法也不住。住法是住有边,住非法是住空,一句洪名念去有无不住。住有边是常见,住空是断见。念佛持名...

    西归子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2242123264.html
  • 三千有门颂浅释

    rdquo;。   丙明中观。   “圆中圆满非但中,”   但中者,别教中道之理观,不即空有,既不即,中道之理欠缺,故称“但中”。圆中则不如是。即空有,故非“但中”,既即,则中道圆满,故称“圆中”。   ()结叹不可思议。   “是故四门之初门,即是不可思议假。&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958301.html
  • 文殊信仰与和谐社会

      文殊是大乘空义的奠基人,他的大乘空义特点,是不著空不执有的‘不二法门。’‘不二’与‘无’离空有的含义相同。文殊菩萨...无我即无分别,不二的境界则坦露现前。   实际上文殊的不二法门,是离的即有而无,即无而有,亦有亦无的中道观。如善现问出世间法,文殊答曰:‘我觅世间相了不可得,子欲谁出?贪嗔痴,即平等...

    释含藏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05559195.html